沈承勇实验室
沈承勇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神经突触及运动神经环路发育成熟的生理机制,
神经突触疾病(如运动神经元病ALS,肌肉萎缩症,额颞痴呆等)病理机制及转化应用
沈承勇

导师介绍

沈承勇,博士,博导,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长聘),就职转化医学研究院和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南开大学学士,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博士,美国乔治亚医学院博士后。课题组利用神经疾病病人标本、iPSC细胞、小鼠遗传学模型,结合行为学、电生理、转录组/翻译组/蛋白质组等多组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等手段,长期研究运动神经生理和运动神经疾病机制,并探索转化应用。共发表学术论文42篇,近年以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在Neuron, Nat.Cell.Biol, Cell Reports,Hum.Mol.Genet, FASEB.J 等杂志,引用超过2500次 (Google)。授权6项中美专利,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诊断,减少重症肌无力的漏诊误诊。担任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副主编,J.Mol.Cell.Biol青年编委;中国、法国、波兰等国家基金特邀评审。主持国自然重点项目、面上项目、浙江省自然杰出青年项目,参与科技部重点专项等。

教育与职业

2015.06-研究员,博导,PI,浙江大学转化医学院,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2014.02-2015.05Research Assistant Scientist,美国乔治亚医学院

2008.12-2014.01博后,美国乔治亚医学院,神经再生医学系

2001.09-2008.07博士,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

1997.09-2001.07学士,南开大学

学术背景

神经突触是神经元传递神经信号的基本功能单位。本人以神经肌肉接头(NMJ)和大脑神经元突触为模型,长期研究突触形成和可塑性变化的生理机制,突触障碍导致神经疾病的病理机制,以及探索转化应用。1. 发现LRP4信号在NMJ发育以及衰老中的系列生理作用;2. 发现LRP4抗体为重症肌无力新型致病自身抗体,减少临床诊断的假阴性盲区;3. 发现运动神经元Wnt调节突触前囊泡聚集的新功能等。共发表论文30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在J.Clin.Invest, eLife,Nat.Neurosci, PNAS, J.Neurosci, JBC等杂志。主要成果被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Nature reviews Neurology, Lancet Neurology等杂志正面引用,共超过1200次。授权4项中美专利。担任Frontiers in Behavior Neuroscience杂志编委。担任Molecular Brain, Exp.Neurology, Neuroscience等十多个国际杂志特邀审稿人,法国国家科研署(ANR)基金评审,国家自然基金函审。入选浙江大学“百人计划”,浙江省“杰出青年”自然基金获得者。获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2项 (2017-2020,2019-2022,主持),国家科技部干细胞与转化重点专项 (2017-2021,骨干),浙江大学转化院院长种子基金(2017-2018,主持)等资助。

 研究方向

1. 神经突触及运动神经环路发育成熟的生理机制

2. 神经突触疾病(如运动神经元病ALS,肌肉萎缩症,额颞痴呆等)病理机制及转化应用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
联系地址:杭州市上城区凯旋路268号 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中心大楼北楼
联系电话:0571-86971812 / 0571-88981576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