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ll Reports丨沈承勇课题组发现神经突触局部的蛋白质合成调控运动功能

    人类行走、呼吸等行为,需要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进行超远距离投射(可超过1米),与肌纤维形成突触连接(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从而控制骨骼肌收缩和运动。NMJ病变将引起一系列神经肌肉疾病,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症和重症肌无力等。NMJ突触局部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换,蛋白质如果在胞体合成通过轴突长距离运输(0.002-4.5 μm/sec),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超过一年才能运输到轴突末端,这很难满足突触局部的即时需求。因此,神经元轴突末端需要预先存储mRNA,在突触局部实时翻译生成蛋...

    发表时间:2024年09月03日      浏览:444
  • 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丨陈静海团队发现细胞骨架与线粒体网络结构调控肌细胞分化的新机制

     骨骼肌约占动物体重的40%,在保持机体结构和控制运动以及代谢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骨骼肌的发育和功能稳态高度依赖于包括肌肉细胞分化和肌纤维形成在内的复杂的肌生成过程。骨骼肌运动依赖线粒体供能。线粒体生物合成、在细胞中的分布、形态及功能往往会伴随成肌分化进程而变化[2, 3]。细胞中线粒体的有序排列及其对肌细胞分化的协调作用在骨骼肌发育和维持肌肉功能稳态过程中至关重要。线粒体形态异常或亚细胞定位紊乱往往标志着肌细胞分化异常及肌肉疾病的发生[4]。因此,探索肌细胞中线粒体形态和空间分布模...

    发表时间:2024年08月25日      浏览:723
  • Nat Commun丨梁平实验室揭示了lamin A/C单倍体剂量不足介导的ROS上调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致病作用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心力衰竭的第二大常见原因,在普通人群中的估计患病率超过0.4%,其特征为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和心脏收缩功能受损。DCM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年死亡率为25-30%,5年生存率为50%),其中心力衰竭(70%)和猝死(25-30%)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多种遗传突变与DCM有关,尤其是在编码细胞骨架、肌节、桥粒或核膜蛋白的基因上。其中,与LMNA基因相关的DCM(LMNA-DCM)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占DCM病例的4-8%。LMNA的突变与十多种已定义的临床疾病有关,统称为核纤层...

    发表时间:2024年08月21日      浏览:1175
  • Cell Metabolism丨闵军霞团队在靶向铁死亡治疗脂肪肝新机制和新药物领域获得重大突破

    8月13日,闵军霞/王福俤教授团队联合温州医科大学郑明华教授团队、浙江大学药学院俞永平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ell Metabolism》杂志(Q1, 影响因子27.7)发表题为“Integrative clinical and preclinical studies identify FerroTerminator1 as a potent therapeutic drug for MASH”的研究论文。全文免费下载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4.07...

    发表时间:2024年08月21日      浏览:1277
  • Immunity丨史鹏团队发现小胶质细胞介导血流动力学紊乱影响交感神经张力的新机制

    随着工业革命后人类生活状态的极大改变,部分进化上应对既往威胁的适应性解剖特点和生理反应不再被迫切需要,反而成为现代慢性病(如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作为全球范围内成年人发病率最高的“流行病”(我国35-70岁群中的发病率高达30%以上)1,是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心衰和脑卒中)的首要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触发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推手,被冠以“沉默杀手”的称号。绝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伴有继发性交感高张,后者进一步推动血压的升高,造成恶性循环。尽管有着耳熟能详的危害,但导致高血压下交感...

    发表时间:2024年08月21日      浏览:594
  • Cell Metab评述 | 吕志民团队阐述Warburg效应通过乳酰化调控DNA损伤修复的机制

    一个世纪之前,德国生物化学学家Otto Warburg发现肿瘤细胞即使是在氧气充足情况下,优先选择通过糖酵解而不是三羧酸循环获取能量,即Warburg效应。Warburg效应产生的机制是肿瘤细胞显著增加葡萄糖摄取和乳酸生成,同时抑制线粒体中的丙酮酸代谢。乳酸作为重要的能量来源、主要的糖异生前体和信号分子,对多种细胞功能至关重要。此外,乳酸还可作为乳酰基供体用于蛋白质乳酰化,从而调节关键的细胞活动。在糖酵解过程中,乳酸产生于丙酮酸,而丙酮酸激酶M2(PKM2)作为丙酮酸生成酶,在四聚体状态下活性较高,能够将...

    发表时间:2024年08月21日      浏览:998
  • PNAS | 孙毅团队揭示拟素化/泛素化修饰调控胱氨酸转运蛋白SLC7A11的稳定性和细胞铁死亡

    细胞死亡是生命体在生长发育以及组织清除多余或受损细胞的一个基本生理过程,作为新陈代谢的环节之一,其对维持机体正常稳态有重要意义(1)。肿瘤的特征性细胞死亡抵抗主要体现在肿瘤细胞进化出各种策略限制或避免死亡,进而赋予肿瘤细胞优于正常细胞的特异性增殖能力。铁死亡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新型程序性死亡形式,通过特定化合物或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铁死亡,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同时,通过诱导铁死亡,可以增加如抗肿瘤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的功效(2),因此,铁死亡是近年来肿瘤治疗方法的热点研究方向。揭示铁死亡的调控...

    发表时间:2024年07月06日      浏览:1503
  • Nature Metabolism丨吕志民团队:肿瘤细胞喜欢“吃醋”以促进肿瘤免疫逃逸

    醋酸,又称乙酸(Acetate),是短链脂肪酸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血液循环中乙酸含量波动较大,约为50 ~ 800 μM。乙酸含量受饮食成分影响(例如食醋、乳制品、加工的肉类和面包、酒精及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同时来源于肠道微生物对膳食纤维的分解以及体内乙酰化的代谢物也会影响血液中的乙酸含量。 肿瘤细胞摄取乙酸,通过乙酰辅酶A合成酶1/2(ACSS1/2)催化生成乙酰辅酶A(acetyl-CoA),有助于ATP和脂质合成,同时促进组蛋白的乙酰化。但是肿瘤代谢乙酸是否会改变非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

    发表时间:2024年05月09日      浏览:2482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
联系地址:杭州市上城区凯旋路268号 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中心大楼北楼
联系电话:0571-86971812 / 0571-88981576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