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ll Metab评述 | 吕志民团队阐述Warburg效应通过乳酰化调控DNA损伤修复的机制
一个世纪之前,德国生物化学学家Otto Warburg发现肿瘤细胞即使是在氧气充足情况下,优先选择通过糖酵解而不是三羧酸循环获取能量,即Warburg效应。Warburg效应产生的机制是肿瘤细胞显著增加葡萄糖摄取和乳酸生成,同时抑制线粒体中的丙酮酸代谢。乳酸作为重要的能量来源、主要的糖异生前体和信号分子,对多种细胞功能至关重要。此外,乳酸还可作为乳酰基供体用于蛋白质乳酰化,从而调节关键的细胞活动。在糖酵解过程中,乳酸产生于丙酮酸,而丙酮酸激酶M2(PKM2)作为丙酮酸生成酶,在四聚体状态下活性较高,能够将...
发表时间:2024年08月21日 浏览:4175 - PNAS | 孙毅团队揭示拟素化/泛素化修饰调控胱氨酸转运蛋白SLC7A11的稳定性和细胞铁死亡
细胞死亡是生命体在生长发育以及组织清除多余或受损细胞的一个基本生理过程,作为新陈代谢的环节之一,其对维持机体正常稳态有重要意义(1)。肿瘤的特征性细胞死亡抵抗主要体现在肿瘤细胞进化出各种策略限制或避免死亡,进而赋予肿瘤细胞优于正常细胞的特异性增殖能力。铁死亡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新型程序性死亡形式,通过特定化合物或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铁死亡,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同时,通过诱导铁死亡,可以增加如抗肿瘤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的功效(2),因此,铁死亡是近年来肿瘤治疗方法的热点研究方向。揭示铁死亡的调控...
发表时间:2024年07月06日 浏览:4283 - Nature Metabolism丨吕志民团队:肿瘤细胞喜欢“吃醋”以促进肿瘤免疫逃逸
醋酸,又称乙酸(Acetate),是短链脂肪酸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血液循环中乙酸含量波动较大,约为50 ~ 800 μM。乙酸含量受饮食成分影响(例如食醋、乳制品、加工的肉类和面包、酒精及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同时来源于肠道微生物对膳食纤维的分解以及体内乙酰化的代谢物也会影响血液中的乙酸含量。 肿瘤细胞摄取乙酸,通过乙酰辅酶A合成酶1/2(ACSS1/2)催化生成乙酰辅酶A(acetyl-CoA),有助于ATP和脂质合成,同时促进组蛋白的乙酰化。但是肿瘤代谢乙酸是否会改变非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
发表时间:2024年05月09日 浏览:7211 - PNAS | 陆林宇团队揭示BRCA1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源重组及其检查点中的双重作用
减数分裂同源重组是哺乳动物配子发生的关键步骤。在减数分裂前期,SPO11蛋白复合物程序性地产生大规模的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DSB),随后的DSB修复利用同源染色体为模板通过同源重组途径进行,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联会,当DSB最终修复完成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至少一个交叉。由于减数分裂同源重组障碍严重威胁配子基因组稳定性,减数分裂前期存在一个独特的减数分裂同源重组检查点,负责监测并清除存在减数分裂同源重组障碍的生殖细胞。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源重组检查点位于原始卵泡库...
发表时间:2024年05月08日 浏览:2982 - Dev Cell | 孙毅团队揭示UBE2F-CRL5ASB11-DIRAS2轴在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机制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胰腺导管腺癌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据2020年国家癌症中心报告显示,胰腺癌在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8位,死亡率排名第6位【1】。由于其发病过程隐匿、早期诊断困难、进展速度快,同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的预后极差。研究表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关键基因的异常改变密切相关。超过90%的胰腺癌患者具有致癌KRAS突变【2】。抑癌基因CDKN2A、TP53、SMAD4等的缺失突变与KRAS的活化...
发表时间:2024年04月16日 浏览:2573 - Nat Chem Biol丨吕志民/许大千团队揭示代谢酶FBP1调控端粒长度与细胞衰老决定肿瘤生长的新机制
端粒(Telomeres)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和蛋白质结构,端粒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随着DNA复制而逐渐缩短,当端粒变得过短时,细胞便会停止分裂并进入老化状态或死亡。端粒长度和结构的稳定与肿瘤及衰老的发生密切相关,端粒长度的维持是肿瘤细胞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情况下,端粒的延长由端粒反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TERT)以RNA为模版,逆转录合成、延伸端粒DNA来完成。TERT的活性受到其磷酸化修饰的调控,AKT使TERT丝氨酸227位点磷酸化...
发表时间:2024年03月28日 浏览:2882 - Current Biology丨张普民/李悄然等揭示FA2H通过修饰果蝇膜鞘脂控制冷温传感
果蝇脂质组学助力揭示FA2H通过修饰果蝇膜鞘脂控制冷温传感2024年2月,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张普民教授团队相关研究人员在《Current Biology》(IF: 9.2)上发表了题为“FA2H controls cool temperature sensing through modifying membrane sphingolipids in Drosophila”的研究论文,揭示了FA2H在温度传感中的新作用,并为膜脂质组成与温度传感离子通道功能之间的联系...
发表时间:2024年02月22日 浏览:2780 - EMBO J | 许大千/吕志民团队发现E3泛素连接酶VHL具有抑制细胞自噬的新功能
作为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肾透明细胞癌 (ccRCC) 占所有肾癌的85%,其重要的生物学特征是抑癌基因VHL的缺失或失活。VHL 蛋白与Elongin B, Elongin C, Cul2 和 Rbx1形成E3 酶复合体。正常环境下,低氧诱导因子α(如HIF1α, HIF2α等)被脯氨酰羟化酶 (PHD1, PHD2, PHD3)羟基化,进一步被VHL识别并泛素化降解。在缺氧条件下或VHL失活的肿瘤中,HIF2α羟基化以及泛素化降解被抑制,导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
发表时间:2024年02月18日 浏览: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