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毅团队揭示E3连接酶FBXW7的抑癌新机制
FBXW7是一种抑制肿瘤生长的SCF E3泛素连接酶。在大多数情况下,FBXW7识别磷酸化底物并促进它的泛素化降解[1]。目前报道,FBXW7主要通过泛素化降解几个关键促癌蛋白,包括c-Myc、MCL-1、c-Jun、Notch1和cyclin E而发挥抑癌功能。SHOC2充当RAS和RAF的支架在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中被首次报道,并激活RAS/ERK通路[2]。在大多数癌症中,SHOC2的表达上调[3]。在哺乳动物细胞中,mTOR存在于两种多蛋白复...
发表时间:2019年04月29日 浏览:2625 - 陈静海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揭示miR-19a/19b促进心肌再生修复的调控机制与心梗后的心衰治疗作用
心血管疾病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是人群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 MI)引起心肌细胞的大量死亡和瘢痕形成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传统药物治疗、血管介入成形术和外科冠脉旁路移植术等方法虽然明显提高了缺血性心脏病(如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但对心肌细胞的再生作用非常有限。因此,深入研究心肌再生和修复的作用与机制成为治疗心脏疾病的关键。 ...
发表时间:2019年04月29日 浏览:3297 - 周民团队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报道:新药物治疗耐药菌感染及促进难愈合伤口修复
慢性难愈合伤口的病因包括严重创伤、烧伤、放射性损伤、糖尿病等,如伤口处理不当或发生耐药菌感染,可导致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截肢甚至死亡风险。近年来由于传统抗生素耐药的形势愈发严峻,对此类伤口医学上鲜有有效治疗策略。 周民团队针对伴随耐药菌感染的慢性难愈合伤口研发了一种全新治疗技术:光激活量子点联合疗法。周民团队设计制备了一种超小硫化铜纳米量子点,该量子点尺寸仅有36倍,因而具有更好的抗菌效能。该量子点在激光激发后,可以在细菌表...
发表时间:2019年04月28日 浏览:1385 - 周民团队封面论文:磁共振影像引导下肝癌抗肿瘤药物栓塞新技术
肝癌(HCC)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癌症,由于肝肿瘤的异质性、转移和复发性,完全缓解肝癌的病情是困难的。临床上,手术切除和移植是肝癌患者优选的治疗方法,但健康肝脏供体非常有限。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注射作为一种高效的局部输送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肝癌的治疗。 近日,浙江大学转化医学院周民课题组和解放军总医院合作发明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协同纳米抗癌化疗栓塞新技术,实现MRI影像引导下的精准高效抗肿瘤药物递送,研究成果发...
发表时间:2019年04月28日 浏览:1302 - 牛田野团队发文:CT影像组学术前评估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肿瘤。在过去的二十年中,pNETs发病率和检出率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特别是由于增强扫描对于小型非功能性pNETs的诊断能力的提升。尽管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经验越来越多,具有高组织学分级的肿瘤往往伴随肿块效应或肿瘤转移等症状,因此这部分患者的预后会更差。基于肿瘤增殖特性,功能特性和生物特性所确定的肿瘤病理分级,医生可以对病人制定不同的,个体化的治疗策略。然而,临床上病理分级程度需要通过手术切除获取病人的肿瘤组织才能进...
发表时间:2019年04月28日 浏览:2187 - 吕志民团队《Science advances》发文:揭示肝癌细胞代谢特征
4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吕志民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The protein kinase activity of fructokinase A specifies the antioxidant responses of tumor cells by phosphorylating p62”。该研究发现,果糖激酶(KHK)基因异常的选择性剪接,会导致正常肝细胞...
发表时间:2019年04月26日 浏览:3292 - 王本课题组《ACS Nano》发文:剪切力驱动的高分子层层自组装
层层自组装技术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表面修饰技术,但其制作过程耗时耗力,而且需要将基底长时间浸泡在水中,限制了这种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转化应用。近日,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王本课题组受人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介导的凝血现象启发,开发了一种基于流体驱动的原位高分子层层自组装技术并发表在国际纳米医学顶级期刊《ACS Nano》上。该技术不仅大幅提高了组装速度,优化了组装薄膜的表面形貌,而且首次实现了在活体动物眼部和皮肤创面表面原位构建敷料薄膜,促进了糖尿病所致慢性难愈合创面的...
发表时间:2019年02月21日 浏览:2186 - 邹炜研究员课题组在Developmental Cell发表论文揭示神经元树突发育新机制
动物体内神经环路的形成依赖于神经元树突高度分支化的形态。近年来,很多实验室利用秀丽线虫、果蝇、斑马鱼和小鼠等模式动物发现神经元树突分支的形成取决于多种分子机制。这些机制包括神经元胞内的转录因子调控、膜泡运输和细胞骨架的形变,以及神经元胞外的分泌蛋白和跨膜粘附蛋白组成的配体-受体的相互作用。然而,在促进树突分支的形成过程中,胞外的配体-受体的相互作用如何精确引导胞内进行所需的膜泡运输和细胞骨架形变还尚不清楚。 &n...
发表时间:2018年05月09日 浏览: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