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ure丨吕志民团队在《自然》发文揭示肿瘤细胞特异性脂质合成代谢机制

           在人类与肿瘤的较量中,科研人员总试图从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代谢差异中,找寻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的秘密,进而通过靶向治疗遏制肿瘤生长。       正常细胞脂质转运及代谢通路的科学发现,获得了1985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在正常的细胞中,脂质合成的“工厂”采取高效的“按需生产”原则:即只有细胞感受到脂质浓度不足时,工厂才&ldqu...

    发表时间:2020年04月09日      浏览:6609
  • ACS Nano丨Biomaterials 丨ACS AMI丨周民团队与姚克团队:耐药菌感染性角膜炎有望治愈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周民研究员团队与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姚克教授团队最近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 (IF13.9)、《生物材料》Biomaterials (IF10.27) 和《美国化学学会应用材料和界面》ACS AMI 2篇 (IF8.456) 四连发文,在利用金银铜纳米离子治疗和修复耐药菌性角膜溃疡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国际纳米领域权威期刊《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最新封面论文发布:一...

    发表时间:2020年03月27日      浏览:2961
  • Science Advances丨人工构建Rh阴性血(“熊猫血”)为临床输血解决血源短缺难题

           临床输血需要血型匹配。血型通常是红细胞表面某些可遗传的由糖蛋白及糖链构成的抗原决定的。Rh血型系统是已分类的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一类,现已经发现了有超过50种Rh抗原,其中在临床医学中RhD抗原是最具免疫原性的。若红细胞表面含有D抗原,则被称作RhD阳性,反之则称为RhD阴性。大约85%的白种人、95%非洲黑人及超过99.5%亚洲人为RhD阳性。RhD阴性因人群数量很少,为罕见血型,故而又被称为“熊猫血”,在...

    发表时间:2020年03月21日      浏览:2911
  • AFM丨周民团队封面报道: 磁控光合作用微纳机器人,用于靶向肿瘤联合治疗

           随着微纳米技术和机器人学的不断进步,微纳机器人逐渐走向人们视野。微纳机器人指的是尺度介于微纳米级别,可以对微纳空间进行精细操作的机器人。由于其具有灵活运动、精确靶向、药物运输等能力,在疾病诊断治疗、靶向递送、无创手术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现阶段针对微纳机器人的有关研究大多聚焦在体外,在体内治疗应用的更多预期功能仍然具有极大的挑战性。鉴于此,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附属第二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周民团队在微纳机器人体内癌症诊疗应用上取得新进展,在...

    发表时间:2020年03月13日      浏览:1905
  • Materials Horizons丨周民团队与凌代舜团队合作在肿瘤热疗研究取得进展

           基于高效率和无创性等优势,光热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近红外光热材料和光热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迄今为止,研究者已经开发了各种光热治疗剂,但是目前开发的光热治疗剂主要在近红外一区(NIR-I)生物窗口中具有活性。近红外二区(NIR-II)激光,波长范围为1000~1350 nm,其具有更强的生物穿透性而在光热转换中具有更大的临床转化前景。       无机纳米材料和共轭聚合物纳米颗粒是新兴...

    发表时间:2020年03月03日      浏览:4043
  • Nature Cell Biology丨吕志民/李新建团队运用CRISPR基因编辑抑制肿瘤生长

           CRISPR和以此延伸发展的程序性碱基编辑(programmable base editing,PBE)技术可对真核细胞基因组进行改造,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然而,这些技术是否也能应用在肿瘤的治疗上还尚少有研究。在许多人类肿瘤中,存在端粒酶基因(TERT)的启动子区域的突变。例如,在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恶性胶质瘤中,有高达83%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存在着端粒酶基因启动子区域的致癌突变,该突变会激活端粒酶基因表达,驱动肿瘤恶性进展。因此,精准修正端粒酶基因...

    发表时间:2020年02月18日      浏览:2337
  • 周民团队《Biomaterials》报道:表面增强拉曼探针用于医学影像监控下的耐药菌感染伤口灭菌及促愈合研究

           2020年1月18日,浙江大学转化医学院周民研究员团队在生物材料领域的顶级期刊《Biomaterials》(IF=10.237)在线发表题为以“Gold-Silver Nanoshells Promote Wound Healing from 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and Enable Monitoring via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Im...

    发表时间:2020年01月20日      浏览:1466
  • 赵永超团队揭示泛素连接酶FBXW7调控肿瘤细胞放疗敏感性的新机制

           抑癌蛋白p53是细胞内最重要的肿瘤抑制蛋白之一,被誉为“基因组卫士”,在多种刺激情况下,p53都能被活化,诱导细胞发生周期阻滞、凋亡、衰老等,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因此,在生理条件下,MDM2等E3泛素连接酶降解p53蛋白,使p53蛋白保持在较低水平以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当发生DNA损伤时,MDM2和p53蛋白的结合减弱,p53蛋白的降解受到抑制而发生累积;活化的p53通过转录调控一系列蛋白的表达引起细胞...

    发表时间:2020年01月16日      浏览:2512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
联系地址:杭州市上城区凯旋路268号 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中心大楼北楼
联系电话:0571-86971812 / 0571-88981576

微信公众号